2002年,筆者負責一套64開的校園小說的責任印制工作。因為印后加工工作做得好,整套印刷品的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。每本書的封面及書內附帶的135mm×45mm的書簽均以復合消光型塑料薄膜作為整體的基礎裝飾,封面紙整體分割成前勒口、封面、書脊、封底、后勒口5個單體個面。每一本書都采用了兩個主色調,書名、直徑11mm制作公司的徽標、書脊上的書名和中下部的背景、封底及勒口上的個別點綴采用一個色調,封面、封底中下部的大面積底色采用另一主色調。對兩個主色調分別進行定位上光精飾后,印刷品立體感強,光澤度高,運用與背景圖案對光產生亮度相對的較大反差來突出書名等主題,特別是書脊部位,大面積采用專色,經過覆消光膜后繼續(xù)重新進行局部定位再度上光的技術處理,放在收架上不僅吸引了讀者的眼球,還給人帶來形式審美的心理滿足。在文中給出了兩本書的封面圖作為印后加工的實例圖。
可以說,印后加工是保證印刷品質量并實現(xiàn)增值的重要手段,對印刷品的最終形態(tài)和使用性起著決定性作用,如何通過印后加工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提高印刷品的質量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。
印后加工包含的內容
印后加工包含的內容因印刷品而異,例如報紙,只需裁切、折疊、打包;書籍的印后加工工序要比報紙復雜得多,用紗線將書帖鎖訂成冊,即為書芯,三面切齊后,用各種裝幀材料經裱糊、燙金、壓凸等工序,制成硬或軟質的書殼,然后把書芯與書殼套在一起壓出書槽;商業(yè)印刷品也需進行印后加工,如單據(jù)、發(fā)票要訂成本,郵票還必須在四周進行打孔工序;覆膜、燙銀等印后加工在包裝裝潢上應用更是廣泛。無論是哪種產品的印后加工,主要都包括以下內容:
1.裝訂、裁切
裝訂是指將書刊印頁加工成冊的工藝。裝訂種類有平裝、精裝、線裝、豪華裝等,裝訂的質量和速度至關重要,直接影響印刷品完成時間及閱讀、保存和裝幀效果;裁切屬于印刷品的成型加工,如將單頁印刷品裁切到設計規(guī)定的幅面尺寸、書刊本冊的裝訂、包裝制品的模切加工等。
2.表面整飾
表面整飾是指在已完成的印刷品表面進行上光、擊凸等再加工。目的是提高印刷品表面耐光、耐水、耐折等性能,提高表面光澤度,起到美化和保護印刷品的作用;也有些表面整飾工藝是為了使印刷品具備某種特定功能,如郵票可撕斷,單據(jù)可復寫等。
3.容器加工
評價容器的質量,不僅要評價其印刷質量的好壞,還要看容器的造型和加工的繁簡。
如何在印后加工環(huán)節(jié)提高印刷品質量
1.選用合適的印后加工設備
據(jù)調查,目前大部分深圳印刷
廠的印后加工工序能在廠內完成,也有少數(shù)印刷廠需將印后加工定單向外廠提供。即使自身有印后加工能力,但印后加工設備未必適合自己。所以,如何購買或更換印后加工設備是很多印刷廠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(1)國內設備未必不適合自己。
不可否認,國外印后加工設備比我國自動化水平高,但不少國產機器也能滿足生產要求。
(2)服務對象影響印后加工設備的選擇。服務對象會對印品提出具體的印刷
及印后加工要求,由此而選用的印后加工設備也就隨之不同。例如,如果客戶需要銅版紙印刷的書冊,那一定要選擇有銑背功能的膠訂機,而且銑背深度要達到3mm,否則很容易掉頁。
(3)價格因素。
印后加工設備價位不低,所以不少印廠在選擇時容易圖一時便宜,只看設備的銷售價格。當然,價格是不能完全不顧,但還應該重點考慮設備的使用、維護成本及售后服務,最好能讓設備供應商對印后加工人員進行機器操作培訓。
2.提高印后加工人員的專業(yè)水平
從印刷業(yè)目前的發(fā)展趨勢來看,筆者的感覺是印前越來越簡單、印后越來越復雜。印后工藝和種類越來越多,新知識不斷涌現(xiàn)。印后工作者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新工藝,才能使深圳印刷
廠在競爭中占據(jù)優(yōu)勢。例如,以前的膠裝圖書翻多了容易在書脊處起皺,現(xiàn)在一種國外引進的新技術可以改進這一問題,它是通過冷膠、熱膠同時在膠訂線上使用,書芯與封面只需通過側膠連接,書脊部位沒有膠,成功解決了書脊起皺的問題。
3.印后加工需要標準化、規(guī)范化
印刷行業(yè)間因為存在競爭,相互間交流不夠。這加大了印后加工標準化、規(guī)范化的難度。隨著印后加工技術含量的提高,只有國內同行間敞開大門,相互學習,多多了解和采用新技術,才能帶來更多的經濟利潤,也有利于提高我國印刷業(yè)的國際競爭力。印后加工中,能機器化就不要手工化。再如短版印刷、數(shù)字印刷是兩個有前途的印刷領域,因為客戶追求時效性,小型的印后加工單機(如模切機、切紙機、折頁機)越來越受到國內印刷
商的歡迎。只有實現(xiàn)標準化、規(guī)范化,才能為客戶提供更低的生產價格、更快的交貨時間和更好的服務。
4.加強印后加工技術要領
(1)通過印后加工的整飾工藝,提高印品的光澤性、防水性和耐磨性。
下面主要列舉幾種常用的整飾工藝方法。
①覆膜。覆膜工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印刷品的質量缺陷,如增加印刷品的戳穿強度、抗拉強度,延長印刷品的保存時間并不褪色、不受損,增加印刷品的光澤,使圖案色彩更亮麗飽滿。
②移印。一般來說,移印的效果比凸版轉印要好,但比燙印效果稍差。因為其有成本低、能一次性就完成輪轉轉移印刷和分切、廢邊少等優(yōu)點,在印后加工中經常使用。
③絲印。絲印工藝在香煙、酒等包裝印刷工藝中應用廣泛,對于提升印刷品檔次起了很大的作用。其工藝是將UV油墨或透明油墨以絲網印刷的方式印在金卡紙或銀卡紙上。
④燙印。燙印應用廣泛,雖有時移印和絲印也能達到與燙印類似的效果,但對于小件印品如照片等,燙印則有著移印和絲印無法媲美的優(yōu)勢。
⑤上光。上光是通過上光油(涂料漿)達到增加印刷品上光部分光澤度的目的。上光過程中,速度和溫度是影響上光效果的兩個主要因素。
⑥模切壓痕。
模切和壓痕都需要制作一塊模版,模切需用切力切斷,壓痕需壓出痕跡以便折疊。 ⑦起凸。起凸工藝要求紙張的韌性和挺度都比較高。
其他印后加工工藝還有空印壓光、磨砂、冰花等,應用也較為廣泛。
(2)自動化、連續(xù)化作業(yè)。
采用自動化、連續(xù)化運作設備有利于提高印刷品的外觀和內在質量。如采用生產水平較高的折頁、配頁、鎖線、平裝膠訂、精裝、裁切、打包等設備比手工作業(yè)生產出的產品質量要高得多;正如CTP為印刷
業(yè)帶來了勃勃生機一樣,通過計算機來控制模切版激光切割機、雕刻機、刀具成型機等也將為印后加工的發(fā)展指明方向,并為提高印后加工精度、質量及連續(xù)化作業(yè)做出貢獻;印刷商盡量使印刷
與印后加工實現(xiàn)聯(lián)機生產,可經減少印品下機搬動時間,這樣可以避免因為手工作業(yè)而引起的操作精度的下降,此外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所需工作人員的數(shù)量、節(jié)約了人力成本。
(3)針對目前包裝市場短周期、質量高、品種多的特點,采用多種包裝成型工藝。如模切壓痕、燙金、折疊糊盒、開窗、復合、制袋等。
(4)從印前設計開始為印后加工做準備。
印前設計的好壞對印后加工成本及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。為了給印后加工帶來便利,印前設計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:
①紙張絲縷的方向。設計時盡量使紙張的絲縷方向與書脊方向相一致。因為在折頁加工時,垂直于絲縷方向折頁容易在折疊處發(fā)生圖像斷裂,降低印刷品質量。
②印張上的圖像位置。一般來說,圖像放在印張中間是可以的,但也有例外。對于海報等大幅印刷
品,如果把圖像設計在印張的中間,需要裁切印張的四邊,但如果將圖像放置在印張的某個角上,就只需要裁切兩邊,這樣可以節(jié)約印后加工時間。如果圖像的另外兩邊是出血設計,仍需四邊裁切,那么圖像放在中間或邊上都可以。
③對于折頁加工時油墨容易發(fā)生折裂的印品,可以在折頁加工前先壓折痕。
5.加強對印后加工的管理
印后加工的工藝種類豐富,質量控制點也很多,所以管理起來難度也較大。為了提高印刷品質量,可以從以下角度加強對印后加工的管理:
(1)提高印后加工人員的質量意識和技術水平。
可通過教育和培訓的方式來實現(xiàn)。通過組織員工認真學習印廠的相關管理文件,有必要時實行質量獎懲手段來提高印后加工人員的質量意識;安排技術培訓師對員工進行印后加工的技術培訓,并在員工間展開產品質量評比活動,鼓勵他們工作的積極性。
(2)制定印后加工流程表。
針對每一單品種制定相應的印后加工流程表,包括加工的順序、工藝方法、材料、設備、質量標準、各工序的質量控制要點等。此表可以由多名專業(yè)人員共同制定,以確保準確。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流程表實施。
(3)制定產品質量標準,嚴把質量關。
(4)印前和印后部門要加強溝通。
|